兵恐怕会调转枪头直接对着我们,到时候我们可就真的危险了。”
另一位武将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可是,若是合作的话,我们又如何能保证大明太子不会在背后捅我们一刀呢?”
紧接着,又一位武将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营帐中顿时热闹了起来。
阿布奈看着眼前这幅场景,一时间只觉得头痛欲裂。
他找人来商量这件事情是想要一个解决办法,而不是想看着一群人在这里吵架。
但好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有了定论。
那就是必须和大明进行合作。
毕竟这次朱慈烺可是带着大明皇帝的圣旨来的,再加上对方的身份又是大明太子,这一趟大明可谓是诚意满满,所以不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阿布奈的担心确实也有一些道理,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双方见面的地点不能在宣府。
最好是在宣府和察哈尔部中间选一个地方,双方坐下来进行详谈。
这样既能够表明他们的诚意,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身的安全。
除此之外,这次阿布奈不会跟着一起去草原劫掠,而且最多只派两万骑兵,剩下的骑兵则是继续跟随在阿布奈身边,并且做好大明随时翻脸的打算。
众人商议完毕之后,阿布奈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他当即下令,大军修整一日,明日一早开拔,向着宣府进发。
与此同时,辽东。
因为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所以祖大寿和洪承畴当晚也接到了朝廷的调令以及朱慈烺的一封密信。
说实话,刚看到这封调令和密信的时候,祖大寿和洪承畴多少也是有点懵逼的。
一来是他们确实很久没有进行过烧荒和捣巢了,二来是他们本以为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战事了,只等着过完这个冬天之后去打李自成。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朝廷居然又有了这样的调令。
不过懵逼归懵逼,他们二人没有丝毫的犹豫,于是即刻开始了部署。
除了一些兵马需要防守建奴不能轻易动用之外,剩下的两万多骑兵都被紧急调往了宣府。
带队之人除了祖大寿的哥哥祖大弼之外,还有吴三桂!
如今的辽东虽说还要防范建奴,但其实也用不到太多的兵力。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建奴这边还算安稳,并没有主动来找他们的麻烦。
当然,这其中也有郑成功的功劳。
因为早在郑成功率领大明水师向着皮岛一带进发的时候,朱慈烺就派人在辽东这边宣扬起了此事。
并且刻意将这些事情传到了建奴那边。
当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建奴那边顿时是气得直跳脚。
根据隐藏在沈阳的锦衣卫密报,皇太极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又吐了好几天的血。
只是不知为何,他直到现在还活着。
皇太极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跟他们玩这一招,居然想重蹈当年毛文龙的作战策略,从海上对他们进行骚扰和牵制,以便让他们无法倾巢而出的对付大明。
而且关于这件事情,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驳。
因为大明打的旗号是为了帮助朝鲜防范日本才这么干的。
换句话说,这支水师部队是来打日本的,关你建奴什么事儿?
不过真实目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为了防止这支水师部队会从后方进行偷袭,不得已之下,皇太极只得调拨两万兵马,然后到达了朝鲜和他们的交界处,并且在此驻守了起来,时刻监视着这支水师部队。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们也只能进行监视了。
因为他们的水师部队已经被郑芝龙全部剿灭了,甚至连像样的船都没有几艘,所以海战肯定是不行了。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防止这支水师从朝鲜登陆然后突袭沈阳了。
好在这些水师部队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作战能力远没有他们强悍,所以双方也算是和平相处了。
但是双方谁都知道,这种和平注定持续不了多久的。
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双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烈的冲突。
两日后,宣府。
朱慈烺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宣府。
再次来到宣府的时候,朱慈烺还是有些感慨的。
他望着眼前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城池,心中思绪万千。
毕竟他第一次来到宣府的时候,大明还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建奴虎视眈眈,整个国家堪称摇摇欲坠。
只是没想到短短半年的时间,在他的努力下,大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大明军队士气高昂,百姓勉强也算是安居乐业,国家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总的来说,未来
第270章 好消息:皇太极又吐血了!坏消息:(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